五百二十八 门生故吏遍关西(2/4)
多少有点风险,万一被谁在后勤上做了手脚,前线吃紧,后方紧吃,那可就有麻烦了。
所以刘备想着干脆把这个风险转移给袁氏兄弟,看看他们是否打算冒着天大的风险把军队从他们的老巢带到雒阳来。
若当真如此,那就不是一般的军事行动了,那是外卖的送货上门,必须要出重拳拿下,否则岂不是白费了袁氏兄弟的一番好意?
留在雒阳的刘备也不是什么都没错,而是精修内功。
他花费很多精力安顿从凉州等地带来的门生故吏们,让他们在三辅之地和三河之地的基层官府里担任职位。
通过大将军和辅政大臣的权力,加上张让的配合,刘备让自己从凉州带出来的门生故吏们掌控了不少不起眼的基层职位,在三辅之地和三河之地安置了很多凉州旧部掌握基层权力。
如此,刘备在基层地方的权力基础也在慢慢的成型中,他也从中慢慢窥探到了在汉帝国的政治游戏规则中到底该怎么合理合法的增强权力。
大将军和执政的身份使得他不需要有什么顾虑就能广泛安排自己的门生故吏就任职位,三河之地与三辅之地的主要行政长官基本上都是他的故吏,甚至他还往益州安排自己的人。
正儿八经的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掌握权力,扩大权势,还没人可以反对、驳斥、拒绝。
这感觉真不是一般的好。
什么叫门生故吏遍天下,刘备暂且还不清楚。
但是门生故吏遍关西是什么意思,刘备姑且还是能稍微了解一下的。
这让他又爱又恨的二重君主观啊!
除了行政方面,在军事方面,他也是日复一日的训练军队,培养军官,让老兵们带着新兵们增强军事技能和文化水平,熟悉军中的特殊氛围。
士兵们要训练技战术,要读书识字,要掌握学识,要学习家国情怀,要知道国家、州、郡、县的行政区划和政治意义,以及我们大家都是汉人这个标准概念。
从这个大而化之的概念入手,使得士兵们打心底里认定屠城、劫掠等等行为是罪恶的,是不应该的。
不是只有本郡人才是自己人,一个州的,乃至于整个汉帝国的人们,都有同一个身份属性——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