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九十七 天晴了,雨停了,他又行了(3/6)
率领本部鹰扬军和新兵军第二十二军奔赴青州和徐州展开平叛战争。好在徐晃本部的虎贲军精锐没有调动,这是中原军区的预备队,徐晃认为一般的叛乱交给三个新兵军就足够了,他们镇着地方,足以不出乱子。除非真的出现了一些特别厉害的能够威胁到地方安稳的“大贼”的时候,徐晃才会出动虎贲军精锐。徐晃一直认为虎贲军虽然已经不再是过去历史上那个唯一的精锐代名词,但是作为曾经的荣耀象征,虎贲军必须要有一点自己的排面。一般的小贼不出手,就算是乌合之众,那也要是三万人以上的大规模叛军,才值得虎贲军这样的精锐出手。然后他就发现,是时候了,虎贲军可以出动了。冀州甘陵国、赵国、安平国、魏郡等地区,出现了数以万计的叛军作乱,叛乱规模很大,叛军声势浩大,攻城略地,已经有好几个县城失守了。徐晃勃然大怒,县城失守不仅意味着地方官员守土失败,对于他这个中原军区负责人来说,也有一定的连带责任。这他怎么能容忍?于是徐晃留下副将代替他坐镇大本营,自己亲自提兵一万北上冀州,准备让这些造反的家伙感受一下汉军万兵驱驰的威力。根据战时规则,战争发起时,徐晃自动获得了统领中原战区全部军事武装力量的权力,包括郡国兵在内的全部官方武装力量都要接受徐晃的指挥,他在这一时期的权力非常庞大。也正因为此,他的责任也非常重大,稍有不慎,满盘皆输的那种。领兵北上的同时,徐晃得知这一次冀州叛乱的规模确实很大,甚至在某种意义上都能算是一次正儿八经有规模有组织的造反行动了。造反规模最大的甘陵国,叛军数量直追四万,就算是规模最小的安平国,造反兵马的数量也突破了一万,且参与者还在不断的增加之中,越是声势浩大,就有越来越多的人要加入。尽管此时这个度田令还只是针对官吏们的,但是地主豪强们被不愿意接受现实的官吏们一鼓动,一想自己的未来会比这些当官的更惨,那就更没什么好说的了。现在不参与抗争,难道要等着皇帝老儿的屠刀劈到头上才准备抗争吗?限奴令的经验告诉大家,皇帝的贪婪是没有止境的,一味的退让,只会让皇帝得寸进尺。所以,抗争!一定要趁着现在部分官吏都受不了、要发起抗争的时候努力抗争,集合大家的力量,才有最大的可能逼迫皇帝妥协。本朝度田的事情这些人家也都是口口相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