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二十二 陈群的表奏(3/5)
的更换,与主动按照制度来更换,是相差很大的,臣希望陛下可以明察!”刘备叹了口气。数月之前,长期在内阁工作的陈群向他提交了一份奏表,内容是关于朝廷选官任官制度的一些讨论和他自己的看法,以及他所认为的察举制度的一些不足之处,还有提出的一些改良的设想。其实核心意思就是他觉得那么多年以来,尤其是刘备统治的这六年多以来,整个汉帝国的官吏任命其实是出了很大的问题的,这个问题就是没有规制。旧时,朝廷以察举制度为选官任官的制度,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至少是个制度,有明确的条文规定,不是那种随意可以拿捏的存在。而刘备成为大将军统领天下之后,察举制度在实际上已经停止了。各郡还有选择孝廉的,可名单上报朝廷之后,并未得到回应和任用,于是数年以来,朝廷几乎没有根据孝廉的规矩来任命官员,所有官员任命都是刘备自己决定的。孝廉用不用,那不是地方可以决定的,是刘备来决定的,真的有能用的人才,那就用,不能用的那就赶回原籍,还要斥责郡守,说他们乱选人,惩罚他们三年之内不准再选人等等。人事大权被控制得死死的。因为没有规制,没有明确的条文规定,很多地方的官员数年不曾调动职位,而调动职位的,也是因为战乱、政治风波等等原因而被动更换,并非主动更换,这其中的差别还是非常之大的,陈群为此感到十分担忧。“现在外界常有流传对陛下不利的言论,多有涉及到陛下任人唯亲的说法,臣相信陛下之前任命刘表出任交州刺史,便是有这方面的担忧,臣以为,过去如果还有很多事情需要顾虑的话,现在度田大业已成,陛下还有什么可以担忧的呢?”刘备看了一眼言辞恳切的陈群。“长文啊,你倒是什么都敢说,不怕我生气?”“陛下不是那种没有气度的人,如果陛下不愿意接纳良言,臣也一定是明哲保身之人。”陈群恭声道:“但陛下不是那种人,所以臣愿意直言。”“就知道给我戴高帽子。”刘备无奈笑道:“我当然不会因为这样的几句话就生气,不过长文啊,你说的这一切,我也是考虑过的,我也知道一个标准的选官任官规制很重要,所以我才让吏部主持了这一次的人才选拔,用考试的方式,你不也说这很好吗?”“好是好,但这依然是缺乏官员之后的被动之举措,而非明确之规定。”陈群正色道:“臣希望陛下可以订立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