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三十一 可持续性竭泽而渔(3/5)
供抓捕,官府就不会缺少这笔资金。而事实就是,整个交州的土人加在一起也不够交州荒地开发之用,目前看上去还能支撑,主要是供给端的供给能力和需求端的需求数目双双都没有打开,朝廷还没有正式大规模组织人手南下迁移到交州,交州官方和民间的联合猎奴队的能力也没有完全成熟。而事实就是,整个交州的土人加在一起也不够交州荒地开发之用,目前看上去还能支撑,主要是供给端的供给能力和需求端的需求数目双双都没有打开,朝廷还没有正式大规模组织人手南下迁移到交州,交州官方和民间的联合猎奴队的能力也没有完全成熟。一旦需求端的需求全面打开,联合猎奴队的能力完全成熟,那个时候才是真正的高峰。刘备现在也在审视这个问题,正在考虑该以什么样的方式逐步放开中原各州郡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他也需要担心这种廉价劳动力的需求太高,会引起更大规模的捕猎行动,以至于把周边地区的土人给一扫而空了。当然了,他不觉得这有什么道德问题,道德问题在发展时期甚至不能算是问题,赚钱赚红了眼的人们根本无暇管顾什么道德问题。他只是担心周边地区各大文明的人口数量不够,有朝一日要被汉帝国全部抓光,以至于完全灭绝。竭泽而渔是不行的,他想要让汉帝国走一条可持续性竭泽而渔的道路,让汉帝国可以更长久的享有这种“人口红利”,而不至于在一两百年内就把整个东亚东南亚乃至于南亚都给一扫而空,那人口红利不就枯竭了吗?可是就当前这个情况来看,因为生产技术不到家,想要发展,更多的就真的是要用人命去填补,所以到底是人口红利率先枯竭,还是汉帝国率先展开技术革命,那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不过汉帝国好不容易开始了外向型国家战略行动的开端,怎么能够在这个时候踩刹车呢?刘备对此毫无兴趣,他现在只想知道除了东南亚,还有什么地方可以获得更大规模的“人口红利”来帮助中原、边远州郡获得发展。他四处审视,很快就发现了好几个不错的方向。益州南部的南蛮,幽州东北部的高句丽、扶余、三韩乃至于日本,凉州以西的西域诸国乃至于之前西逃的鲜卑人。就目前来说,这三个方向上的“人口红利”是汉帝国可以用比较轻松的方式获取到的,且本身也会对汉帝国造成一些战略安全上的威胁,通过战争行动或者猎奴行动把这威胁转变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