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7魏广德的心思(3/5)
这些商人能获得的利润来说,真不算什么。倒是夷人送来的商品,或许会有些阻力。但是我也得说一下,买得起夷人商品的,都只会是地方上富户,普通百姓是不会去买他们的东西。其实保障民生”说到这里,魏广德又想到,貌似这个时代还没有这个词,于是解释道:“就是民间百姓生计,最重要的其实还是衣食而已。衣,百姓多是自己织造粗布自己做衣服,吃的粮食也是自己种出来的,也就是盐需要向官府购买。其实,只要保证百姓有低价盐可买,民生就不会出大问题。当然,遇到天灾除外,那个需要朝廷减免赋税,甚至拨粮赈济。”这年代,中国还是小农经济,其实对外的需求并不旺盛。因为大部分家庭都是农户,他们的粮食都是自产自销。虽然要经受官府和地主的赋税、地租盘剥,但如果风调雨顺的情况下,日子还是很过得去的。“天仙配”里最有名那段歌词,“你耕田来我织布”其实反映的就是古代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生活。小农经济,也称为自然经济,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经济模式,其特点是自给自足。在这种模式下,家庭成员分工合作,男性负责耕作,女性则负责纺织。这种分工体现了小农经济的核心特征,即男耕女织。小农经济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规模小,虽然达不到丰衣足食的程度,但能够满足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这种经济模式在古代中国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近代才逐渐被现代化的工业经济所取代。不过现在的大明距离工业经济时代还早的很,魏广德自幼就长在崩山堡,周围都是军户,除了编入百户所的人外,其他军户也是过的这样的生活,所以并不陌生。而且,或许是后世不常见的缘故,所以魏广德对这样的生活其实还蛮有好感的。他知道这样的家庭最需要的是什么,他们其实主食不缺,衣服也是自己做,虽然粗糙一些不如棉布穿在身上舒服,但确实没有什么购买的需要。唯一必须花钱买的,也就是盐巴这东西。不过大明的盐政,也是一言难尽。别说穷苦百姓,就是他家那样的百户家庭,吃盐其实也挺费钱的。这也是明清时期为什么大商人多是大盐商的原因,仗着食盐是生活必需品,又是垄断经营的产业,肆意加价剥削百姓。魏广德早就有心好好整治一下这些人,不过他们的关系更加盘根错节,非常难以应付。其实,大明只要清理了盐政上的蛀虫,以大明小农经济为主体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