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趣书屋> 历史军事> 隆万盛世> 1137魏广德的心思(4/5)

1137魏广德的心思(4/5)

不遭遇明末那样连年大旱,朝廷因为财政窘迫无力赈灾,其实根本就乱不起来。可魏广德既然有了收商税的念头,又成功进行尝试,完善经验,真遭遇那样的大灾大难,通过对国内,主要是针对江南征收商税去赈济北方灾民,想来也是能缓解一些的。何况,大明现在还把触手伸进南洋,到时候在南洋大肆采购粮食救援北方灾区,也就不存在大规模暴乱的可能了。小农经济是中国社会稳定的基石,不把百姓逼急了,谁会造反。魏广德说出的理由,张居正和吕调阳等人自然明白。普通百姓自然不会买那些做工精巧的西洋玩意儿,也只有地方上的富户,还有就是官绅勋贵才会有兴趣。而他们,也不会差那么点银子。所以,加月港的税,只要能保证夷人接受,貌似还只能就没什么问题。正如魏广德所说,大明对外出口的商品就在那里,只此一家,别无分号,他们根本就没得选。除非,你不买大明的东西。而放眼周边,除了大明能提供这些商品,还有谁能有?“另外,我还觉得可以考虑让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广东广州这三处市舶司从今年起,不断压缩朝贡贸易。说起来朝廷让他们管理藩国朝贡,但是看看他们每年的收益,我之前查看过,广州市舶司收税最多的一年也不过四万两银子。三处年入不过十万两,如此低效要来何用?”魏广德又拿出市舶司说事儿,用月港收取的税收和他们三个市舶司做对比,那效果自然就黑白分明。其实,市舶司这一块油水巨大,只不过油水没有流入朝廷,而是进了地方官府一些人的腰包。想想之前三大市舶司统治大明对外贸易,是的,大明虽然名义上禁海,但是不管是朱元璋还是朱棣,亦或者其他皇帝,都不是傻子。唐宋开始形成的中华贸易圈就在那里,发挥的效果其实很容易理解。其实自唐朝起,中国对外贸易就是官府控制,当然是为了收税。明朝不过是继承下来而已,所以也有自己的市舶司。但是,位于浙江宁波、福建泉州和广东广州的三大市舶司貌似都形成默契,每年上报的税银都是大差不差,感觉都差不多的样子。其实,只要是明眼人,多少都能看出来其中的猫腻。魏广德这个时候借助此时炮轰市舶司,其实也有将市舶司的贸易挤压到月港来做的目的。相比市舶司的抽分,月港的税率自然更高,如果不对市舶司进行更加严格的管控,弄不好一些商人会钻空子,从市舶司那边拿到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