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趣书屋> 历史军事> 隆万盛世> 1267批了(2/5)

1267批了(2/5)

实很可能是受封时得到几百顷,也即是几万亩田地。实际上在明末时期,崇王朱见泽的后代在汝宁府属七个县里占有赡田、山场、湖、园共地四千七十二顷六十四亩;又在汝宁府境外的陈州、柘城等七州县占有土地二千六百八十顷几十亩。上述两地合计近七千顷田地,当然也不止这么些,但是大头就是这些。换句话说,崇王府到明末的时候,拥有田地也就是万顷左右,根本达不到正德元年就获赐几万顷田地这样的规模。总之在这个时代,藩王府拥有田地几千顷很正常,但是过万顷就很夸张了。这也是徐江兰一开始没反应过来,现在想到才发觉好像田地多的是有些夸张了。当然,那是徐阁老家的地,他们魏家可没那么多,也不过就二百顷地而已,并不算打眼。实际上,勋贵和一些老牌士绅家族拥有数万亩田地也并不夸张。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魏广德很是特殊,毕竟魏家发迹其实还是从魏广德中进士以后的事儿,在此之前魏家不过是朝廷的一个百户官而已,是不可能拥有多少土地?现在魏广德又是内阁次辅,突然被爆出拥有几万亩田地,若是被有心人攻讦,确实也是个大麻烦。还有魏国公府那边,徐江兰虽然不知道娘家到底有多少田地,但是数额绝对不会少,甚至可能有上万亩甚至数万亩。实际上,魏国公府的田地,未必全部都挂在他们府里。魏国公府不少家人也得到官身,也就是官员身份,他们也是可以享受免税田地待遇的。于是,一些不干净的田地,往往都是先挂在这些人名下,但实际上属于魏国公府。当然,也有分散资财的意思在里面。不管是谁,如果拥有的财富太多,多少还是会受人嫉妒。“那这两年就尽量减少一些田地,把他们分散挂出去。”徐江兰想到就直接说道。“是啊,好在现在福建试点,知道为什么选择在哪里,就是因为那里没有藩王府,也没有大的勋贵在那里,就算有田地也不会太多。”魏广德开口说道,“福建那地方,本来土地就贫瘠,谁会往那里发展。有福建做样板,其他地方的藩王、勋贵还有那些大户,就有足够的时间分散府里的田地,不至于爆出什么惊世骇俗的数字。说白了,朝廷要的是收取赋税的田地,并不在乎田地在谁手里。”说到这里,魏广德侧头看了眼夫人笑道:“只不过我是真没想到,家里不知不觉居然已经有了两万多亩田地。”“大部分都是投献的,只是借你这个进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