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1章 跟中科院合作?(2/7)
面的一个扁圆形的图案解释道,“这是王老师给我们讲解的叶绿体。”
王光美点头,“其实叶绿体的形状有很多种,在听叶老讲述后,我觉得这种扁圆形的双凸结构应该是最合适的。”
杨小涛听了点点头,这样跟自己了解的叶绿体也算是吻合。
叶老随即说道,“如今咱们做的这硅片都是直筒形状的,我们经过讨论,如果可行的话,就可以改成扁圆型,这样中间位置的挤压,两侧的凸起就是P、N极,兴许可以。”
杨小涛点点头,“这是个研究方向。”
“但怎么将粒子弄进去,形成杂质?”
杨小涛再次开口,闻言叶老解释道,“我们原先想的是,将硅片遮挡一半,剩下的一半用离子流轰进去,这技术咱们在制造合成电路的时候就用过,只不过还不太成熟。”
杨小涛皱眉,“这样的话,轰击的离子流如何控制数量?而且会不会破坏外层结构?”
“我们需要粒子留在里面形成杂质,而不是让它们跑出来。”
杨小涛的质询并不是抬杠,相反这是研究的必备过程。
研究,就是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然后解决方案中的问题。
当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就意味着水到渠成。
见杨小涛如此说,叶老看向王光美,随即说道,“王老师说,这种叶绿素有三种膜,什么外模内膜的,我们不清楚具体的作用,但王老师说,这什么膜的,可以通过渗透压的方式改变大小,从而让外面的东西容易进去...”
叶老解释起来有些困难,杨小涛看向王光美,后者摆摆手,“叶老说的基本不差。”
好吧,是杨小涛要求太严谨了。
不过这些都不是事情。
“如何改变渗透压?”
杨小涛提出问题,因为这关乎如何向硅片里面注入杂质。
“这个...”
叶老有些拿不定主意,这事他还没研究,倒是王光美从生物学角度给出一个办法,“一定温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