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趣书屋> 都市言情> 港岛家族的诞生> 第245章 【钢铁帝国】(2/7)

第245章 【钢铁帝国】(2/7)

修,不可修又不能用的金属废料,便和向渔民收购来的炮弹壳一起重新熔铸,辗辘制成钢筋等型材出售,变废为宝。

    时值香港战后恢复期,百废待兴,各地钢材需求量很大。捷和的业务迅速发展,单纯钢筋的产量便占全香港产量的三分之二。香港政府还发给他们60港元一吨的拆船费,以酬谢他们帮助政府清理港湾。

    捷和两边获利,财富迅速增长。

    所以说,捷和不仅是拆船厂,亦是钢铁公司;在后世,和‘钢铁大王’庞鼎元的绍荣钢铁,并列香港两家大型钢铁企业。当然,香港亦有其它一些小型钢铁厂。

    “好!我会安排环球航运公司的人,和你们进行联合。由他们进行购买船只,交给你们进行拆卸。”

    邓忠发明白,论购买废弃船舶的专业性,当然还是环球航运的人。

    “好的,我们随时可以进行拆卸工作!”

    林志超点点头,说道:“先是小规模尝试一下,后期会逐渐增加规模,你要做好管理!”

    他的想法是,由环球航运的人在世界各大港口挑选船只。能用的就拉回来出售给别人,或者干脆自己投入运营;不能用的,则交给中天拆船厂进行拆除。

    这样一来一口气赚了三笔钱:成立船务代理公司自己也兼做二手船生意;以‘拆除价’收购到可以运营的船只,就算价格低一点租赁出去,也是大赚特赚;不能用的船,则拆除,变废为宝。

    接下来,林志超对‘中天钢铁’总经理程远雄,说道:“钢铁厂如果缺工程师,就去日本招聘,一定要保证技术水平和质量。”

    不能小看香港的炼钢,前世从五十年代末,香港的钢铁还输出至日本,当然占比较大的可能是废铁。

    原来,在前世的1959~1961年,世界各大港口停满了待报废的二手船,香港人的眼光和见识,在整个世界都是顶尖的,有一家从这些港口购船回来拆卸,逐渐就形成了一个大产业,巅峰时期有两百家拆船厂,聘请工人几千人。欧美听说香港的拆船业发达后,将报废的军舰、航母都纷纷开到香港,交给香港拆船厂进行拆卸。

    结果就是,拆船在香港火起来也就罢了,但东南亚的商人也看到拆船业的赚钱,于是纷纷加入;这样一来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