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趣书屋> 历史军事> 盛唐挽歌> 第103章 无所不在的结社(3/7)

第103章 无所不在的结社(3/7)

赤水军番上,家中田地无人打理。平时王二娘子还可以勉强弄一弄,但农忙的时候,就必须要人来帮忙。

    而她向渠社内提出申请,所付出的经济代价,远远低于向本地大户求助!

    虽然这样长久下去也不是个事,但考虑到本次王二娘子家的男丁,本应该轮替返回家中,所以渠社今年对他们家的帮助,是不可低估的。

    得到了意料之外的答案,方重勇微微点头,似乎明白了甘州,或者说河西走廊的部分政治生态。

    修水渠有渠社。

    织布有纺织社。

    方重勇完全可以推断出,寺庙里面肯定有佛社。

    信徒们组织起来,参与佛寺活动,有类似佛社的组织太正常不过了。

    只不过从刚才得到的那些信息看,社与社之间的区别也很大。

    比如王二娘子与院子里一帮人加入的渠社,就带有很强的社会属性,把一个个孤立的自耕农家庭组织起来了,属于强度很大的紧密连接。

    而纺织社的社会属性就低了好多,更像是只有妇人参与的“沙龙”,在里面无聊解闷,学习交流经验而已,对社员的约束力不高,影响力也很难跟渠社相比。

    想起在王二娘子家门口排队的时候,有人拦住自己一行人,方重勇此时才恍然大悟。

    这里都是“会员制”的,排队等着石磨来磨麦粒呢。渠社社员们,彼此之间都非常熟识,冷不丁冒出个不认识的人,这些排队的渠社社员当然要问一下是怎么回事!

    “朝廷要加税,至少十贯。虽然不是一次性的,也可能有各种花招,但总体上就是这样。

    甘州百姓困难本使君也知道,只是朝廷的政令不可违,王二娘子以为如何?”

    方重勇无可奈何的问道,将甘州府衙里的那份草案中,关于税收的一页,交给王二娘子查看。

    “圣人这是不想我们活了吧。”

    一字一句的看完后,王二娘子叹息问道。

    没错,朝廷确实没有说加税十贯!

    只是那些其他的要求,零零碎碎加起来,又要出粮食,又要出布匹,还要出人力。把这些以雇佣的形势算下来,可不就是每户要加税十贯嘛,这些钱还不一定能打得住!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