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3章 萝卜大棒:渗透世界的底层逻辑!(2/4)
发展从来不仅仅局限于眼前,他们更懂得未雨绸缪的准备,把目光同样放在了布局未来上。
当朱铭轩在球场上拍手叫好,要嘉奖所有队员的时候,大明帝国的首相渔夫却在忙活着跟洋人们谈生意、谈合作。
参加这次合作会谈的洋人数量有很多,有头有脸的国家都来了,哪怕是法兰西工团和沙俄也想来分一杯羹。
众所周知,跟着大明混的国家日子过的都不错,像是保加利亚这种小国运气好,欧陆战争选边站队了地方,战后又加入了大明搞的世界贸易合作组织。
靠着战争红利与大明经济贷款和援助,硬是从一个农业国变成了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
虽然说还是没有日不落帝国这样老牌的国家有钱,但是保加利亚人已经非常满足目前的生活,大明帝国在保加利亚王国的8万驻军每年能消费1000多万龙元,拉动了保加利亚地方的经济。
保加利亚农民生产的粮食大多都出售给大明当地的驻军,剩下的部分也是向普鲁士或者世界经济贸易合作组织的成员出口。
除了驻军以外,大明帝国的企业也积极的拓展欧陆市场,保加利亚是大明在欧陆东南部的桥头堡,大部分企业都会选择在保加利亚建厂投产。
按照现代的话来说叫做产业链转扩建和转移,大明的石油公司不必把原油从霍尔木兹海峡拉回南洋的石油冶炼厂,然后再拉到欧陆售卖成品油,他们可以直接通过在保加利亚建立石油冶炼厂,然后利用输油管道把成品油输送给欧陆各国,这极大降低了运输损耗和成本。
大明企业在保加利亚王国的投资也是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不过这些保加利亚工人的工资水平只有大明本土工人的60%,但对保加利亚人来说这就算是高薪工作了。
当然大明的资本家对外投资建厂不仅是完成自己的利润目标,也是要完成朝廷派遣给他们的任务。
资本的扩张往往伴随着文化渗透,现在保加利亚各个学校都是开设了汉语教学,要想在大明企业工作,基本的汉语交流得会,还要通过汉语考试拿到证书才行。
保加利亚王国也是大明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