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协助(3/4)
涉到了一些官场的关系,反而世家大族却是不多。”“这是为何?”朱敏澜好奇问道。卫绪华道:“世家大族眼光都不差,而且这些家族能流传数百年甚至千年,基业深厚。如在之前,大明未开海时,私下出海自然都有,但而今情况不同,从实际来看已无必要。”“仅以我卫家而言,我卫家在松江府就拥有织坊三十二处,各式纺机两千余,这还没算上依附我卫家的普通百姓,松江纺织繁荣,普通人家基本都有纺机,平日里农忙闲暇织布换取家用,或种桑养蚕以其获利,我卫家也会从这些人手中收购棉布、蚕丝等物,以补所需。”“这还没算卫家的其他产业,除蚕丝、棉布外,卫家还拥有其他产业的工坊、商铺数十处,再加卫家的田地、地产等等。如在以前,许多商品需运至各地销售,可一旦上海开埠,其他暂且不提,仅蚕丝棉布等直接就可从上海出口售卖给欧罗巴人,不仅省却了之前路途消耗和成本,更能卖上一个好价钱,此外出货量也能大增。”“如此一来,就算朝廷设置海关收取商税,对我卫家这样规模的大族而言非但没有坏处,反而好处不少,哪怕缴税后其获利也会高于之前。这样的话,为何还要冒风险呢?另外还有一点,上海开埠后,必然南北商户云集,上海又位于长江出海口,内陆商人也可沿江而下,直抵上海。如此一来,上海繁荣指日可待,这市面兴旺,土地价值大增,各家多多少少在上海都有地产,仅靠这些地产建商铺开酒楼甚至设置仓库、码头等等,就足以。”停顿了下,卫绪华又道:“大族基本都是如此,但一些小商行和地方官吏就不一样了。前者的产业有限,规模不大,根本做不到大宗进出的程度,后者身份不同,再加上一些其他原因,正常贸易获利实在不多,反而走私对于他们来讲更合适些……。”微微皱起眉头,朱敏澜仔细琢磨着卫绪华这番话,片刻后他就反应过来了,卫绪华说的隐晦,但也说出了实情。换句话来说,世家大族和豪商手中掌握的人脉资源是普通商家不能比的,而且他们本就是地头蛇,上海开埠对于他们极其有利,无论是从货物售卖还是土地升值的角度来看,好处远大于坏处。反而普通商户和一些士绅就不一样了,他们的资源少,也没这样强大的背景,再加上地方也就是官府那边的有些官员本就除了手上的权力外没有其他资源,两者结合各得所需,在同等条件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