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局势(2/4)
传言不减反增。而此时,这位身背众多谐趣轶闻的影坛霸主,正在清水湾大厦的住所里接受采访。身形单薄、脸庞消瘦,天庭高耸、脖颈如鹤。七十六岁的邵毅夫看起来依旧精神矍铄,披着件朴素的蓝布外套,面对镜头时侃侃而谈。采访他的媒体是《电影双周刊》。去年这家杂志推动主办了第一届金像奖,但知名度不高,所以今年除了邀请星岛报业,更希望有邵氏的加入,联合主办第二届颁奖典礼。“六叔,据我们了解,七十年代之后,邵氏已经很少聘用东洋导演?”《双周刊》的老板之一施求义将录音机摆在桌上,想通过聊电影的方式跟邵毅夫拉近关系。邵毅夫笑呵呵点头,一团和气:“当初聘用东洋导演,亦都是看中他们电影业发达,但是后来我们的人通过给东洋导演做助理,也都成为出色的导演,比如桂冶洪、徐增红这一批,而且秦平、郑佩佩他们这些演员也从东洋演艺学校留学归来,便不必再依靠东洋仔。”施求义见邵毅夫侃侃而谈的模样,心中松了口气,知道选对了话题。于是接着拍马屁道:“的确是这样,当年香江上映过很多东洋电影,逐渐就只剩邵氏一家,请问六叔你对东洋电影有什么看法?”邵毅夫想了想,说:“过去东洋片经常被我们选做十大外国电影,五社英雄、渡边佑介和野村芳太郎这些东洋仔很收欢迎,当年最卖座的就是武士道电影,不过后来我们自己开始拍《独臂刀》系列,东洋仔那一套就逐渐失去市场。”施求义低头翻了下问题本,接着问道:“除了邵氏挤压了东洋电影的生存空间,你觉得东洋电影在香江走下坡路,还有没有其他原因?”这个问题让邵毅夫沉默了十几秒,才缓缓给出回答:“我现在虽然将重心转移到电视剧发展上面,但放眼电影圈,仍觉得这不是一个良好的现象,邵氏当年能成功就是吸收海外先进的创作经验,现在市场在故步自封,不利于发展。”施求义猛地抬头,眼中流露出惊诧之色。只想做一次普通的访问,居然还有意外收获?“我一年到头都难得接受一次访问,难得你找上门,就麻烦双周刊将我的话报道出去,艺术创作可以被干预,但我不支持一刀切断的做法。”邵毅夫呵呵笑了几声,神态自若。这一句话的信息量,已经超过今晚所有采访的问题加在一起。施求义舔了下嘴角,神采带出几分兴奋。独家新闻啊!看来邵六叔真的不打算继续留在电影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