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1/5)
“提起本港知名慈善家、教育家、影坛新贵、元朗区议员翟远先生,想必大家并不陌生。近日,翟远先生提交上任后第一份提案,围绕自己老本行影视剧集,建议相关单位确立影视分级制度……”“众所周知,电影分级是海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可以平衡电影创作自由,为未成年人设立保护缓冲带,是一种多赢策略……”“本台最新报道,知名电影人翟远成立首个业界审查机构——香江电影协会,邀请教育、电检、影视处及电影圈从业者参与电影分级相关条款制作。有传闻称,电影协会不欢迎自由总会成员加入,本台记者昨日专门采访协会会长翟远先生,对方表示该传闻纯属虚构,协会成立初衷旨在完善健全影视制度,并非竞争和打压对手的工具,协会将保留对谣言发布者的追究权利……”4月份的香江娱乐圈热闹非凡。突然成立的电影协会和正在拟定的分级制度,对循规蹈矩运行多年的影视圈规则,不亚于一场地震。电影分级有没有好处?显然利大于弊。后世谈及香江电影黄金年代,往往瞩目与八九十年代,实际上五十年代的香江电影更适合黄金年代这个称呼,彼时香江连续多年电影制作量排名全球第三,仅次于美利坚和印度,而出口电影又排名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利坚。市场庞大,因此也诞生出‘买片花’这种创作形式,电影还没开拍,制片人拿着卡司剧本,就能先从发行商那里拿到一笔定金,通常在制作费的50%左右,直接孕育出当时全球最大的华语电影制作中心。直到港府颁布了《电影检查规例》,收紧电检法例,实施更严格的管制。港英控制下的马来西亚,更被实施了长达十二年的戒严。大部分电影被拿着放大镜二次三次审查,不允许上映发行。香江电影迅速衰颓。时至今日,局势逐渐明朗,香江电影市场也重新变得繁荣。但电影审查仍处于收紧状态。一部电影能否上映没有一定之规,全凭电检处好恶。甚至出现了张国容和夏文汐那部《烈火青春》公映三天后,又被取消放映许可,要求重新剪辑二度送审的离谱操作。香江电影人也是在《烈火青春》事件后,开始呼吁修改冷战时期落后的《电影检查规例》。原本时间线上,直到1988年底,港府才开始听取意见修订条例,正式实施香江电影分级制度。现在是1986年4月。翟远议员一封提案,联合教育署的鬼佬,让分级制度的出现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