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李靖英气真逼人(2/5)
军发起一些反击,可以将其士气再次打压下去,此其一;再一个,还可通过反击,试探其城西、城北、城东三面防线的虚实,知其薄弱,察其破绽,为日后决战奠定基础。另外,臣有个补充。”“公有何补充?公的补充,定然高明,请说。”屈突通沉吟说道:“从王轨、苏威求降,可以看出,宇文化及麾下文武,已是人心浮动。大王,臣愚以为,是不是可以在散播谣言以外,再给宇文化及麾下的群臣,做个招降?”“怎么招降?”屈突通说道:“大王,臣与宇文化及麾下群臣,多颇有交情。臣以为,不妨可从中选出几人,既有声望,有影响力,同时对宇文化及心存怨恨者,臣愿为大王修书,与之暗中联络,许以厚利,晓以大义,使其为大王所用。若能成之,不仅可使宇文化及更加众叛亲离,且可为大王提供其内部情报,令我军可知己知彼,此乃一举两得之策。大王若允,臣即刻着手安排。”与李靖等相比,屈突通比他们强的地方主要在两点。一个是他名气大,投从李善道前,在隋军中的地位很高,是最顶尖的大将之一;二便是他久仕隋廷,对隋朝文武官员的底细了如指掌,人脉广泛,便如他自言,宇文化及从江都带来的这些隋之故大臣们,他的确是大部分都认识,互相有旧,这确是个可以利用的地方。事实上,之前屈突通就已经向李善道提出过这个建议。就在李善道对外散播说,喜爱虞世南、于士澄才华时,屈突通就提了这个建议,愿修书招之。却当时有个不好解决的问题,即信使不好找。李善道手底下,多平民出身,与隋之故大臣都不相识,贸然遣之,不易取信。——当然也有名族出身的,如卢承道、薛收、于志宁等等就是,可他们在投李善道之前,要么只是出仕於隋的郡县地方,职位不高,要么就没有出仕,因此卢承道、薛收、于志宁等也不适合做信使。听了屈突通此话,李善道心头一动,已猜出了他为何此际再又提出这个建议,知他必是有了合适的信使人选,甚至他的这个人选,李善道也猜出来是谁了,便摸了摸短髭,笑道:“屈突公,招揽的书信好写,送信此差可是凶险的差事啊!稍有差池,便是性命不保。公能放心?”一如李善道所料,屈突通果是已找到了合适的信使人选,亦如李善道所料,这个信使的人选不是旁人,正是他的儿子屈突寿。屈突通坦然说道:“信使此差,固有风险,然为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