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趣书屋> 历史军事> 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 第912章 大拇指 9(1/4)

第912章 大拇指 9(1/4)

    万历十五年八月二十二日,秋意已浓,乾清宫内却弥漫着一种无形的燥热。



    御案之后,大明万历皇帝朱翊钧身着明黄色的常服龙袍,袍上用金线绣着精致的团龙纹样,在透过窗棂的晨光下隐隐流动。



    他未戴翼善冠,只用一根简单的玉簪束发,几缕发丝垂落额前,更衬得那张年轻而棱角分明的脸庞上,带着一种近乎冷酷的专注。



    案头,有着堆积如山的奏疏。



    这些,全是各地亲王、郡王在得知“削藩”风声和被翊藩卫“保护”起来后,如同雪片般飞来的“陈情”、“问安”与“忠悃”之表。



    朱翊钧面无表情地翻阅着。



    这些奏疏,字里行间无不透着天潢贵胄的惶恐与试探。



    如年轻的秦王朱谊漶,奏疏中字字谦卑:“臣谊漶昧死百拜……陛下天威,雷霆雨露莫非天恩。臣及阖府上下,唯陛下圣意是从,绝无二心。无论陛下如何圣裁,臣等皆感念圣恩浩荡,安分守己,以全太祖高皇帝亲亲之谊……”



    言辞间不失藩王对天子的礼数。



    可笔锋一转,便直言“太祖高皇帝定鼎天下,封藩屏国,亲藩俸禄、爵秩皆有定制,载于皇明祖训,乃国本所系。今若骤变,恐违祖制,寒亲藩之心”,句句紧扣祖训,却也以“臣虽愚钝,深知陛下忧国之心,然宗藩拱卫之责,亦不敢忘”作结,显露出几分克制。



    秦王还是屈服了,但屈服的也不够彻底,他的奏表中,先是表达忠顺,而后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这个时候的各地宗藩,还不知道朝廷削藩策的内容。



    如辈分较高的太祖系老郡王,引经据典,再奏疏中试图以“祖制”抗衡:“……臣伏读《皇明祖训》,太祖高皇帝明训:‘凡郡王子孙,有文武材能堪用者,宗人府具以名闻,朝廷考验,换授官职,其升转如常选法。’又云:‘亲亲为大,藩屏帝室,共享富贵’。今陛下天纵英明,威加海内,然骤行削藩之举,恐伤亲亲之仁,有违太祖定制,伏乞陛下三思……”



    试图用祖训的只言片语来证明宗室存在的“合法性”和“特权”的不可侵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