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趣书屋> 历史军事>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88章 难能可贵(2/4)

第88章 难能可贵(2/4)

是有了前途。郑称轻咳一声,示意傅嘏坐下。傅嘏躬身行了一礼,坐下之后颇为淡定,只是头却仰的更高了些。郑称继续朗声说道:“第一个问题已经结束,下面到第二个问题了。”还未等郑称说完,一名士子就急忙举手站起,并且向皇帝行礼。曹睿站在台上自然是微笑示人,但郑称此时却微微面露不悦。郑称说道:“急躁什么?先报出自己姓名、出身以及年龄。”学子躬身向皇帝行礼后说道:“学生韩林,京兆出身,今年二十一岁。”郑称点了点头:“韩林,你有何问题欲请示陛下?”韩林被郑称一盯,本就心内慌张,此时更是说话都有些抖了:“学生……学生想问陛下,除了经学之外,陛下是否喜爱文章?”显然,韩林此问的水平比傅嘏明显低了一阶。韩林应该是想如傅嘏一般取巧,但是却把握错了时机。一共就只有三个向皇帝提问的机会,有第一个问题暖场就够了,第二个问题还继续暖场?这就是有些不识时务了。不过既然是问政于太学,曹睿早就做好了太学生问题稚嫩甚至不得体的准备。韩林此问虽然不涉及实际,但好歹也是与文化相关的。曹睿此时没有让郑称说话,反倒是自己主动回答了起来。曹睿在讲台上高声说道:“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两汉四百年以来,士人所谓的著书立作往往是给儒家经典批注作解,对于写作文章一事,反倒是不怎么看重。若如曹睿刚才所说,显然是署文作句,提高到了‘国之大业’、‘不朽盛事’一般的高度,这是两汉之人从来未提及过的。见众人纷纷倾听,连一旁站立的郑称和高堂隆两位博士,以及刘晔、黄权两位侍中都纷纷露出思索的表情,曹睿笑了一下继续说道。“此言并不是朕说的,乃是先帝于《典论》一书中所提及到的。但朕之意,与先帝并无分别。”“朕以为,若能著书立作、写出有足够才智的文章,就要思考深远、料远若近、有的放矢。一篇好的文章,对于文学和教化的作用不会比一名大儒更少。”韩林见皇帝解答了问题,连忙行礼拜谢。但曹睿想了一想,看向高堂隆继续说道:“高堂博士,既然提到文章,朕以为可以将先帝的《典论》一文刻于石上,藏于太学之中,以示朕尊崇文学之意。”高堂隆拱手行礼:“陛下于文章之言,是臣之前从未听过的论断,令臣耳目一新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