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趣书屋> 历史军事> 暮汉昭唐> 第二百六十一章门阀税,赀算费(1/4)

第二百六十一章门阀税,赀算费(1/4)

    科举制与察举制的最重要的区别,在于是否需官吏举荐。前者,科举制下的士人凡能通过考试,便能一路考至中央参加端试;后者,察举制下的士人需由郡守举荐为孝廉,方能至中央参加端试。故科举制虽在隋朝时被确立,然隋朝乃假科举之名,行察举制之实。彼时隋朝士人欲参加科考,需五品及其以上官吏推荐,与汉魏时期孝廉相比,虽扩大了人选,但举荐之权依旧操于皇帝以下的官僚阶级所有。至唐朝时,废除官吏推荐的严苛要求,准许天下士人投牒自进科考。故可以说投牒自进政策的颁布,才意味着科举制的确立。后续宋明清一系列的政策,无非是完善科举制度。因此对张虞来说,改变选官制度的底层逻辑方是关键,尤其不能让郡县官吏介入太多。至于钟繇提议保留州郡长官拥有的推举权,纯粹是因为察举向科举制过渡期间,不得不作出的政治交换。毕竟就大唐而言,大族是必须拉拢的对象。今让他们失去政治特权,虽说对唐室造成不了颠覆性的破坏,但必定会滋生怨言,故不如让大族拥有选拔为官的科举特权。尤其税制改革即将推出,大族在经济上付出代价,必然要得到科举上优待。寒门子弟的路虽说不宽敞,但至少是条改天换命之路!另外,将州郡长官的征辟权剥夺,除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外,更重要是腾出大量官位。毕竟天下县仅一千多人,而每年入仕之人不绝,若不腾出更多官位,将何以安置中举士人?“税制商讨何如?”商讨了些科举制的细节,张虞看向钟繇,问道。钟繇微微拱手,说道:“陛下,臣与尚书诸卿已有所得。但今思及选官制,臣偶有小得,不知当讲不当讲。”“但说无妨!”钟繇整理思绪,说道:“陛下既欲让天下士人自荐科考,又准郡守举荐贤才。故不如严限郡守所举贤才之门第,而门第与赋税相等。凡上等纳税大户子弟方能被郡守举荐,如纳税少者不准受举科考。”“这~”杨俊皱眉说道:“郡守举荐乃以贤,然今限受举士人出身门第,岂不让寒门子弟难以上进。”“寒门子弟上进可层层科考为官,大族因交重税方能免县、郡二级科考,直达州试,乃至端试!”钟繇说道:“何况不受举士人出身门第之限,莫非君以为郡守会举荐寒门士人为官不成?”“并且寒门士人如若有才,何愁不能科考上进!”“丞相之言有理!”郭图赞同说道:“凡人贪图利益,故大族逃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