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我将来靠谁(1/3)
那五万二打水漂几成定局,邓秀珍想得明白,或许这就是因果,因为自己改变了覃彦林受伤,所以会损失钱财。但覃彦林却不开心,他很自责,觉得这是自己错误决定引起的。邓秀珍劝他:这不是你一个人做的决定,是我们一起做的决定。覃彦林则说:男人是家里的顶梁柱,作为一个男人,哪能把事怪到女人身上?邓秀珍越发觉得这次折财值得,因为自己的男人这么好,折财为他挡灾,值得,很值得。覃彦林本就是个有担当的人,虽自责,却不消沉。在短暂的心理调整后,两人开始寻找新的门路。没了本钱,买门店做生意不可能了。摆小摊,邓秀珍反对,她可是重生的。她知道下岗潮即将来临,但经济不会下滑,不仅不下滑,还会快速发展。她知道过些年房地产会崛起,赶紧挣钱买房子是正理。摆小摊是80年代流行的模式,现在虽没淘汰,但有门店的竞争,摆摊挣不了几个钱,只能勉强维持生活。打工?也不行。工资低不说,一个人打工养不了一家人。两个人打工孩子没人照顾。商量未果,覃彦林让邓秀珍在家照顾孩子,他去找门路。过了几天,覃彦林开了辆载客三轮车(俗称“麻木”)回来。在脑海中搜索了一下前世关于麻木的记忆,邓秀珍不得不再次感叹:自己嫁了个好男人,有担当,有能力,这市场眼光还贼准。这种三轮载客摩托车在80年代的大城市就有了,但因为价格昂贵,一辆要大几千,现在估计也要四千多元,所以在工资每月只有三百元左右的小城市一直没有出现。前世大概在93年开始少量出现在蒲城,载客根据路程收费,起步价是两元,然后以距离长远计价,最初开麻木的人,因为开的人少,而且大家都喜欢坐新鲜,一天可挣百把元,在那一年可算是暴富行业。但挣钱时间很短,到94年因为下岗工人猛增,一下子全城都是这种三轮摩托载客,不仅开的人多,载客价格更是跌到底。僧多粥少,到95年,暴富行业就变成了糊口行业,收入甚至不如路边摆摊。现在是93年,覃彦林竟然一下子就看准了这个暴富行业!那是真有眼光!起初几天是覃彦林一个人开,93年的麻木生意真的好,每天只要一开去,就会有人打车。因为生意好,一天可挣一百多元,甚至有天挣了一百七十元。覃彦林是越做越带劲,每天早上六点就出门,晚上十一二点才回家,中午晚上也不回来吃饭,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