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趣书屋> 历史军事> 大唐:开局拯救小兕子> 第469章 大唐科举改革,艺术生即将诞生(4/6)

第469章 大唐科举改革,艺术生即将诞生(4/6)

来,恭敬地回答道:“陛下,微臣认为大唐的科举制度已经相当完善了。考试的范围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这不仅考察了考生的知识储备,更能体现出他们的综合素养。如此全面而细致的科举制度,实在是让微臣感到震撼。”



    这是刘君邛的真心话,唐朝的科举绝对是真正冲着选拔各类型人才去的,到了宋朝,尤其王安石变法后,科举就只剩下进士科了,虽然把从唐朝开始制定一切科目归纳到一起,但是把四书五经作为最重要的科目来考,改用大义、论、策取士,而明算,明法这种治理地方重要科目直接不考,实在是让人唏嘘。



    到了明朝,只就剩下四书五经、八股文、策论、诗赋和经义五个方面了。



    最后是清朝,就是靠四书,五经,六艺,七经,八十一门。



    这个八十一门有些意思,居然是考文学,历史,哲学,算学,天文,地理,生物,化学。



    刘君邛是学过中国文化史,但是对这些东西没有什么具体研究。



    刘君邛继续说道:“陛下,微臣在此向陛下提出几点关于科举的考试的建议。”



    李世民笑道:“好啊,你说。”



    刘君邛面色凝重地说道:“科举考试本是为了大唐选拔真正的人才,其目的在于发掘有真才实学之人,不论其出身门第、贵贱高低,亦或所属师门如何。一旦踏入考场,他们便只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考生。既是考生,就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



    李世民闻言,微微颔首,表示赞同,说道:“你所言极是,既然是考试,自然要有个名次之分,而这就需要确保公平公正。”



    刘君邛接着说道:“然而,据我所知,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有些考生在考试之前便已声名远扬,而阅卷的考官们往往会对这些人另眼相待。更有甚者,一些考生会成为某些勋贵或世家的家臣,借此获得考官的特别关照。此外,还有些考生虽然专业问策方面表现平平,但因其字写得漂亮,也能得到考官的青睐。最为严重的是,有些考生竟然是考官的弟子,考官明知该考生是自己的门生,却仍然对其格外照顾。如此种种,岂有公平可言?”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