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恍如昨日(1/3)
回去的路上,朱标在轿子里面,突然问道。
“三思,你觉得你们定远的这个县官老爷怎么样?”
“倒是个好人,办的也都是好事。只是有些软弱。”
朱标轻笑道。
“软弱?朕可没看出来。他处置那些奸商下手毫不手软。虽然面对你跟朕是有些唯唯诺诺,但是为百姓谋求福祉的时候,居然敢直面朕。这种人岂是软弱之辈?他这是大智若愚罢了,因为县官当得太久,所以学会了为人处世。但是心中还有自己所坚守的信念。”
李三思骑着马,抬起了头。
“不管怎么样,定远能有这样的官,对老百姓来说确实是件好事。”
“是啊,经过这件事情后,朕也有了一个新的想法。朕之前想要让各村镇选出代表,为百姓发声。现在朕倒是觉得,也应该让这些人为各地的官员发声。如果真有做得好的,一心为民的官员,可以通过百姓,上报给朝廷。我们不光要奖励和提拔这些官员,还要从拨款、建设等各个方面支持他们,既然你是个好官,那朕就给你机会,真正为老百姓做些实实在在的好事。”
“嗯……”李三思沉思了片刻后说道。
“皇上的政策,都是利国利民的好政策。但是臣担心,倘若当地官员收买百姓,让百姓为他们说好话,结果他本身就是个庸碌无为之人,甚至是个贪腐的官员,那又该怎么办?那皇上和朝廷不就被他们蒙蔽了么?”
“你担心的也对,但是你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百姓,只会真心向着对自己好的人。为什么所有的百姓都向着大明而不是大元?就是因为在大明,他们才能过上好日子。一个官员可以收买百姓一时,但是他不会收买百姓一辈子。只要他有失德之处,亏欠百姓之行,那百姓也不会一直拥护着他。人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百姓其实就跟水一样,你用力拍击水面,手会痛,但是你如果轻柔地放在水里,也会感受到清凉。”
“皇上不愧是皇上,高瞻远瞩,臣明白了……”
朱标笑着摇摇头。
“哪怕是圣人,也不可能考虑到每个地方,更何况是朕。其实你说的也有道理。所以为了防止有人收买百姓,朕还会派御史去暗中调查,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不管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