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从星城走出的潇湘样本(2/3)
、体系、样本——它代表的是省委集体意志。”
赵建国准时抵达会场,听完争议后,点头肯定王平意见:
“我们要建的是体系,不是光环。”
“制度立名,要去人化、去区域化、去派系化。”
“必须让制度立得住、传得出、接得稳。”
全场无一人反对。
—
当晚,省委办公厅通宵加班,最终敲定《关于设立“潇湘制度治理体系第一号样本”的决定》,并于次日清晨全省公示。
文件明确“潇湘样本”包括四大支柱要素:
1. 数据平台驱动机制:所有制度动作平台留痕、逻辑可回溯、执行可查询;
2. 纪检监察前置机制:每个制度节点设立监督旁站人员,数据同步上传纪委后台;
3. 组织适配弹性机制:根据各地组织资源设置模块级别,实现快速部署;
4. 绩效反馈循环机制:干部制度执行结果与其年终考核、职级晋升直接挂钩。
这套体系,不再是理论文件,而是以星城市为试验场、衡阳岳阳为复制区,完整跑通了从“设计”到“实践”的闭环。
—
省委新闻办于9月30日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公布“潇湘样本”正式设立的消息。
当天晚上,大夏社、《大夏日报》头版发布标题为:《制度改革跑出“潇湘速度”——从星城起步的全国性样本》的深度评论文章,引发多地政策研究机构关注。
—
10月1日,星城市委内部召开制度推进部署会,李一凡主持会议。
会议上,他亲自提出一项制度“去名化”建议:
“我建议,任何内部报告、对外传播、文件流转,均不得以‘李一凡机制’‘一凡改革平台’等字样称呼制度。”
“我们要做的是‘制度公有化’,让制度成为组织体系的一部分,而非个人标签的附属物。”
“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