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减禄济灾民(3/4)
奏章雪片般飞来。
有提议凿井开渠的,有建议兴修水利的,甚至有小吏大胆上书,请求减免赋税。
在陈铭的县衙里,巡按使看着刚送来的朝廷旨意,露出欣慰的笑容:
“圣人终于听进去了。陈县令,咱们也不能闲着,明日就带人去勘察河道,看能不能疏通旧渠。”
深夜,陈铭站在县衙门口,望着满天星斗。远处传来断断续续的哭声,不知又是哪家的老人没能熬过这个旱季。
他握紧拳头,暗暗发誓:定要与这旱灾斗上一斗!
此时的长安城,夜色已深,万籁俱寂,唯有皇宫内的书房还亮着灯。
李治正坐在书桌前,全神贯注地批阅着堆积如山的奏章。
烛光在微风中摇曳,光影在墙壁上晃动,使得整个房间显得有些昏暗。
然而,李治的注意力却完全集中在手中的一份折子上,这份折子来自民间,上面的文字虽然质朴无华,但却句句恳切。
李治的目光缓缓移动,逐字逐句地阅读着折子上的内容:
“与其求神拜佛,不如疏浚河道;与其节省马粮,不如开仓济民……”
这些话语如同一把重锤,狠狠地敲在他的心上。
他不禁想起了百姓们生活的艰辛,想起了那些因旱灾而颗粒无收的农田,想起了那些在饥饿中苦苦挣扎的人们。
李治的眉头紧紧皱起,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
沉默片刻后,李治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
他提起笔,毫不犹豫地在折子上写下了两个字:
“速办!”
这两个字虽然简短,却蕴含着李治对这份折子的重视和对百姓的关怀。
他深知时间紧迫,若不迅速采取果断行动,百姓的困苦将难以得到实质性的缓解,国家的繁荣昌盛亦无从谈起。
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李治下定决心,毅然决然地颁布了一道重要旨意:
后宫与前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