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九门观望台(3/4)
,阎立德在工部衙署召见匠人。
一个来自江南的木匠展开竹制模型,观望台上的望楼做得精巧,甚至刻着排水的瓦当。
阎立德指着模型:“按这个样式,每座望楼要能容十人,还要设箭孔。”
匠人搓着手:“尚书,这望楼的木料...?”
“用陇右运来的柏木。”
阎立德想起李治安抚陇右时说的话:
“宁可宫里少用些,也要让城墙结实。”
他翻开账本,见九门观望台的预算里,木料一项画着红圈,旁边注着 “从内库调拨”。 申时,武昭仪带着宫女来到通化门。
见民夫们正在给观望台砌砖,她让冬梅把带来的药膏分给众人:
“擦了防裂手。”
一个年轻民夫接过药膏,见上面印着 “尚药局制”,惊讶地张大嘴。
“拿着吧。”
武昭仪笑了笑,看见不远处的土坡上,几个孩子正用泥巴捏着观望台的模型。
她想起自己宫里的试验田,便问领头的小姑娘:
“知道为什么修这台子吗?”
小娘子歪着头:“阿耶说,是为了看有没有狼来了。”
’旁边的男孩抢着说:
“不对!是为了看吐蕃的大帐篷!”
武昭仪闻言愣住,想起八月里吐蕃使者送的大拂庐,突然觉得这小小的观望台,就像长安的眼睛,既望着远方的敌寇,也望着近处的百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酉时,李治在宣政殿召见阎立德。
老尚书捧着筑城进度表,声音有些发颤:
“陛下,九门观望台已完成三成,只是有了一点问题”
“只是缺工匠?”李治突然打断了他的话,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惊讶。
他的目光紧紧地盯着对方,似乎对这个答案并不满意。
李治稍稍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