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趣书屋> 历史军事> 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 第15章 矿石收音机(1/4)

第15章 矿石收音机(1/4)

    作为一个工程师,张诚多多少少也看过一点穿越小说。历史类穿越小说套用后世的东西,在张诚看起来都有一些幼稚可笑的气味。



    比如搞报纸。



    比如搞什么民选、议会之类。觉得套用这样的壳子就能创造出先进的政体。



    比如制造玻璃、肥皂……张村固然有玻璃生产,但是前提是实现了极高的燃烧温度,才有可能规模化生产质量看得过去的玻璃。至于肥皂,到现在张村还都没有肥皂出产——连纯碱和火碱都不能稳定提供的张村化工体系,拿什么来生产肥皂?



    身在大秦的张诚,深深知道,技术的局限,让人们能做出来的选择极为有限。



    张诚自己就从来没有想过办一份报纸。



    天下识字的人有限。全大秦加在一起才有万把人能够书写,能够阅读的人比能够书写的人也多不到哪里去。报纸的覆盖力和影响力能有多大?



    更何况很多人并不知道,后世的全国性报纸,并不是在京城完成印刷,而是要靠电传方式来实现异地制版,在每个行省完成印刷和分发,才能保证报纸的时效性。



    邸报这东西只能在行政系统以驿马传送的方式送达地方官手里,数量少的可怜,时效性也差的远。



    相比之下,广播电台才是真正的媒体。



    广播电台的覆盖率受到了收音机产量的影响。一个月千把台生产已经是赵三球那个校办工厂的上限,按照张诚的看法,远远不能满足覆盖全天下的需求。如何让更多中产家庭能够拥有一个收音机,已经成为呼声越来越高的需求。



    张诚在物理课堂上提到这个问题,随手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简单的电路图,说明收音机的原理,然后提出——如果有最简单的材料、最低成本,是否可以制作一个可以收听电台播音的简易收音机?



    这种产品张诚听说过,自己甚至曾经亲手制作过,但是本科毕业的时间太久、穿越的时间太久,已经忘却了它的具体做法。



    这样产品叫做矿石收音机。有一个最简单的电路,不需要电池,任何人按照图纸手工制作,都可以拼凑出一个勉强能听的收音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