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敢跟局长谈交易!(3/3)
了支烟,坐在椅子上不再说话。
思虑良久,他掐灭烟头,在烟灰缸里碾了碾:“你的意思我明白了。你先回去吧,把你师父找到的那些文件好好收着。”
见吕振邦态度模糊,并没个准话,赵瑞刚十分清楚,这位局长是在掂量轻重。
这年月的工业生产本就如履薄冰。
一边是农机厂等着特种钢造拖拉机,军工厂催着要材料赶工期,哪样都耽误不起。
一边是技术断层得厉害。苏联专家一走,连像样的炼钢手册都凑不齐。
当年冯一涛突然站出来时,谁不觉得是救星?
哪怕知道他将国家技术据为己有,可他确实是在危难之际,将合格率从三成提到了六成。
就像给快塌的屋子支了根顶梁柱,再歪也没人敢轻易抽掉。
而赵瑞刚清楚地记得,上一世,冯一涛就是靠着这私藏的技术,从县研究所一路爬到了国家工业部。
最后他将那套即将过时的炼钢参数交上去时,居然还得了“工业先锋”的奖章。
可笑的是,那技术公开没半年,就被新型钢材淘汰了。
可冯一涛的官帽子却戴得稳稳的,成了人人敬畏尊崇的“冯部长”。
而自己的师父郑怀城,兢兢业业一辈子,却还要惨遭来自冯一涛的各种磋磨。
甚至,师父劳心劳力蹲在钢厂的废墟里扒拉碎纸,
把那些烧焦残破的技术资料一点点筛选挑拣出来。
熬瞎了眼睛,熬坏了身体,才写出的《工业基石》,也被冯一涛强加上自己的名字,成了他仕途上的垫脚石。
一想到上一世师父的悲惨人生,赵瑞刚的指甲就深深掐进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