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五十九章 新的官职(6/6)
官,多是由地方代还的知州甚至转运使为之,且本官需在员外郎之上,让你权判一司资历未免太轻,况且你没有在地方为官的经历,三司事务繁剧,也担心你应对不来,故而免了。”章越点了点头,这是实话。。欧阳修道:“曾相公则打算推你为权判登闻鼓院事,判登闻鼓院你的资历尚可,但还是欠缺地方为官经历,应对不了繁杂之事,故而也给我否了,最后我们三相议定还是让你去太常礼院同知院事。”章越道:“多谢伯父费心安排。”欧阳修摆了摆手道:“你我之间不说这样的客气话,何况眼下着实有一件天大的难事要你帮手。你一向与三苏父子走得近,可知苏老泉修太常因革礼之事?”章越道:“略有所闻。”章越让章丘,章楶拜苏洵为师,如今和他们苏家走得可近了。这太常因革礼,如今正是由霸州文安县主簿苏洵和陈州项城县令姚辟编修,而同知太常礼院的吕夏卿主之。最早提出修撰太常因革礼的正是欧阳修本人。从人事安排就可以明白。具体编撰的苏洵和姚辟是欧阳修的门人,负责的吕夏卿以才学为欧阳修赏识。欧阳修修唐书时吕夏卿出力甚多。那么欧阳修为何极力要修太常因革礼呢?一是储位未定,欧阳修有借礼书规劝皇帝之意。二是嘉祐后,富弼韩琦两位庆历旧臣欲有所作为,革除时弊。富弼虽有变法的决心,但性子缓顾虑多,被韩琦手下变法的急先锋韩绛弹劾了,虽说没成功,但富弼最后也去位了,如今打算锐意进取的韩琦成了首相。既要变法,就要明白礼法之由来因革,达到一个溯源正名的作用。欧阳修在嘉祐六年富弼去位,重新推动太常因革礼的修撰,就是寻找理论支持助韩琦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