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趣书屋> 历史军事> 寒门宰相> 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战凉州(3/6)

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战凉州(3/6)

伐,因粮于敌,最为急务。”“他算过一笔账。譬如,一名民役负米六斗,兵卒携五日干粮,一名民役饷一卒,一去可十八日。”“米六斗,人食日二升。二人食之,十八日尽。若算上返程,只可进九日。”“若二名民役饷一卒,一去可二十六日。如米一石二斗,三人食,每日六升。八日时一民役所负已尽,给此人六日粮遣回。后十八日,二人食,日四升并粮。若计回程,止可进十三日。前八日,日食六升。后五日并回程,日食四升并粮。”“三人饷一卒,一去可三十一日止,可进十六日。”“依此而算兴师十万。辎重三之一,止得驻战之卒七万人,已用三十万人运粮,此外难复加。放回民役,还须有援卒。再算上运行死亡疾病,人数稍减,且以所减之食,援卒之费。”赵济之言在场武将有些打起了呵欠,觉得非常无聊。但蔡卞却知是真知灼见,对很多人来说,上一次两路伐党项,败了也就败了。譬如旧党认为就不该发动战争,新党总结经验认为明明正面战场都打赢了,只是最后后勤乏力才输了,此非战之罪。而沈括也一直在检讨,并更深入总结经验。为什么后勤不足?大军的补给线应该在几日之内。沈括计算出,若按照极限三人负粮支援一名士卒而计算,补给线要在十六日以内。按照大军行进一日三十里计算,四百五十里为宋军出击的极限。若算上打城五日而计,最多只有三百里。沈括最后总结出十万大军出征,其中三万人是辎重部队,真正战兵只有六七万,就要三十万民役保证后勤,正常情况下朝廷是无力承担的。最后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必须因粮于敌。当然沈括这份上疏建议,蔡卞也在章越那边看到了。不过沈括的‘因粮于敌’的解决办法,被章越改作了‘浅攻进筑’。既是浅攻进筑,似种谔,徐禧那般主张一口气突进上百里筑城不可取,但几里一城十几里一城又太浪费人力物力了。同时章越非常赞赏沈括这份刨根问底的精神,赞许为‘实事求是’,‘惟精’之法。赵济道:“兰州至凉州五百里。这一次兰州出动大军十五万,民役三十万,因采用了黄河和庄浪河水运之法,大大省却了民役之力。”“兼之大量从民间征发骡马车辆,驼能负三石,马骡一石五斗,驴一石。故以两名民役负当一名士卒不仅绰绰有余,还运来了八牛弩和行炮车。”“但民役滞留在此,所耗军粮无数,下官已是早已遣了湟州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