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趣书屋> 历史军事> 章越寒门宰相(幸福来敲门)小说> 第十二章 一以贯之(3/5)

第十二章 一以贯之(3/5)

旺之兆。” 吴安诗明白老者借章家昆仲的事,反过来教育自己,于是低头欣然受教。 “那么小侄立即去寻这章三郎君,以伴读之名招入门下?” 说完吴安诗起身欲走,却见老者摆了摆手道:“诶,这就不必了。” “敢问此中道理?” 老者叹道:“此子寒家出身,又不似他二哥名声在外,吾以伴读礼遇,那府中其他伴读,岂肯甘心。他们不甘心,吾不得以师长礼遇,那么师长又如何甘心。” “原来如此,”吴安诗恍然,“那就失之交臂了。” “读书人难免有傲气,着急招揽他,他不清楚份量有几斤。让他出去碰了壁吃些苦头,知回头时再敞门相待就好了。” 章实章越二人回家离去时,兄长一脸心事重重。 章越可以理解兄长的心情,其实书童也是无妨啊,自己作为现代人心底一时无法接受倒是能够理解,但古人嘛,却根本没有这个意思。 比如说宋朝名臣王淑就是主人汪激的书童,侍候主人读书过程中耳濡目染,与汪激同时考中。 这在当时也是一段佳话。 兄弟二人从城中返家走了许久。直到出了城,章实方才道了一句:“三哥,你不会恼我吧。” 章越此刻心底确有一点后悔,但大体还是满意兄长的安排:“多谢哥哥替我出面,不然我也怕当时把不定。” 章实道:“其实你为他人的伴读,可以门客之身赴漕试。咱们建州的漕试七人可解一人。而换作解试,一百人不过解一二人。” 章越吃了一惊,心想这录取比例也太低了。 晚唐时杜荀鹤,因出身贫寒,屡试不中,于是感慨了一句‘空有篇章传海内,更无亲族在朝中’。 而宋朝则不同,因有科举有了糊名制的存在,严格打击了行卷,荐卷等鄙习,使得宋朝读书人终于可以挺直腰道‘唯有糊名公道在,孤寒宜向此中求’。 宋朝皇帝也喜欢从寒门提拔读书人来平衡朝堂,这就是‘代阅之家不当与寒士争科第’。 故而宋朝之科举比起唐朝,真正有了几分‘唯才是举’的意思。 但是漕试与解试悬殊的录取比例还是打击了章越。宋朝没有秀才,举人的功名,就算千军万马过杀过解试,直赴京师礼部试,可一旦落榜必须回过头来再考一次解试。 可是兄长明知于此为何却仍不同意自己参加漕试呢? “那哥哥为何方才不愿我去呢?” 但见章实道:“你是我自小看着长大,你胸中有几分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