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珪以淮西路制置副使兼知寿州、兵马都监,在原淮东军及淮东水营的基础之上,新编宣武军(三镇)、寿春水军;以邓珪出任都统制,另任朱润等四大统制将领分领步甲精锐及水军。
杨祁业出知濠州、兵马都监,左右骁胜军合编骁胜军(四镇),以杨祁业为都统制,另以梁文江、解忠等人为统制将。
长期以来,除了京襄这些年斩获虏兵首级太多,除了选锋军独立成军,天雄军还分设五名统制官,其他诸部禁军,包括宿卫禁军在内,地位及职衔与知州相当的统制将的设立受到严格的限制。
这也是当世武将地位不显延续下来的一个弊端。这一次重编宣武军、骁胜军,在邓珪、杨祁业之下新提拔数名统制将,也算是一种平衡。
光州划入荆襄路治下,军功授田也将在光州境内率先展开,前期以靖胜军军功将卒为主;刘师望出知光州兼兵马都监,主持授田等事。
顾藩调归中枢接替高纯年出任御营使兼兵部侍郎;王番以参知政事兼领御营副使,专司诸军眷属北迁授田之事。
至此,大越四大主力兵团天雄军、靖胜军、宣武军、骁胜军基本沿淮河汝、蔡、申、寿、濠五州展开,进行渡淮作战前的最后准备。
虽说王番以参知政事兼领御营副使,在朝中专司军功将卒眷属北迁授田之事,但事实上徐怀在决意推动渡淮作战之后,就已经从京襄各地抽调数万辎兵进驻光州,在归德军渡淮北撤所遗的城寨坞堡基础上,修缮并修建更多的屋舍。
除此之外,徐怀还下令从京襄各地调来上万头耕牛,四十万石粮以及服被、耕作所需的农具十数万件,基本保证靖胜军将卒十数万家小十二月底陆续迁到潢川、光山、固始、商城四县就立刻得到有效的安置,并着手授田工作。
至于淮河冻封,东路虏兵会不会再度南下,此时已不在徐怀顾忌范围之内。
不提虏兵锐气严重受挫,就算平燕王屠??????????????
??哥真提兵渡淮南下,大越在淮河南岸有靖胜军、骁胜军、宣武军外加天雄军一部、选锋军一部及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