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二章 北洋通商(3/5)
老富竟然也不瞒,相当坦诚。
具体原因,兄弟二人也是心知肚明。
贾六有点郁闷,拿过老富手中的包浆多尔衮大烟杆,也不嫌的“吧嗒”两口,心里有了决定。
“我去保定可以,但我这个岁数当总督合适么?”
能力方面,贾六肯定是有的,不说当总督,当皇上都没问题。
问题是资历这一块,他似乎不太够格。
乾隆朝年轻人当高官是常例,如福康安、明亮、丰升额等满洲子弟十几岁担任一二品高官,那个丰升额比贾六大一岁当了元帅级别的定西将军,但未有二十几岁任职督抚的。
照规矩,任总督的起码得三十五以上。
他贾六,还是太年轻了些。
老富不以为然:“有什么不合适,你的才能朝廷上下哪个不知道?”
又说了一番吹捧六子贤弟的话,听得贾六连连点头。
最后,开出三个条件。
第一件就是老富之前答应的恢复多尔衮皇帝号,及恢复多尔衮三兄弟的和硕亲王传承不能变。
老富一口答应,眼都不眨一下。
贾六点头:“第二件事,我想在天津设一通商衙门。”
老富不太明白通商衙门的意思。
贾六解释就是在天津设一个同海外各国通商贸易的管理机构,可以是三品编制,也可以是四品编制。集外交、海防、关税为一体。
“这是要重启多口通商?”
老富眉头皱了皱,大清开国以来一直实行的是多口通商政策,主要是在粤、闽、浙、江四省各开一口。
不过乾隆二十二年,英国商人多次违反大清禁例,弘历认为继续多口通商会影响大清统治,于是下令封闭闽、浙、江三海关,只保留粤海关对外通商。
也就是现在的广州十三行。
朝廷称为一口通商。
六子贤弟现在要在天津设通商衙门,等于在天津这一京师门户同西洋商人贸易,如此是不是会对京师的安全产生威胁?
“广东那边是南洋通商,天津这边属北洋通商,南北洋各开一口,有何不可?”
贾六必须让老富明白通商好处。